首页 资讯 正文

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

体育正文 82 0

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

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

中新网嘉兴5月28日电(黄彦君)1600多家(duōjiā)企业与台湾开展经贸交往,累计引进台资超100亿美元,每年有4万人次台胞前来探亲访友、观光旅游,3000多名台胞长期(chángqī)工作生活于此……在浙江省(zhèjiāngshěng)嘉兴市,“两岸一家亲”的(de)情谊在商业、人文互动中愈发深厚。 28日,以“嘉台同行·智创未来(wèilái)”为主题的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在嘉兴经开区举行(jǔxíng),再次连接起浙台两地(liǎngdì)的深厚情谊与广阔合作空间。 5月28日,2025浙江(zhèjiāng)·台湾合作周嘉兴(jiāxīng)专场活动现场。嘉兴市台办供图 从“相遇”到“相知”,跨越海峡,嘉兴(jiāxīng)与台湾(táiwān)谱写了怎样的发展故事? 这是一场久久(jiǔjiǔ)为功的创业创新“接力赛”。 “我们的成长有着父辈半生的积累,更有强大祖国给(gěi)的底气。这几年(jǐnián),嘉兴经开区(jīngkāiqū)给企业带来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(bǔtiē),我们定不会辜负,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。”浙江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景辉感慨道。 时钟拨回1997年(nián)。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兴起,廖景辉的父亲廖进堃前来长三角地区考察。他看好嘉兴及嘉兴经开区的区位优势,选择在此(cǐ)投资兴业,并前后多次(duōcì)增资扩产。 “一代”靠(kào)打拼,“二代”靠创新。作为“台(tái)二代”,廖景辉看重父辈的积累及城市营商环境,视野也更加开阔。“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(qiānzhebízi)走,要当自己的主宰。”为摆脱牵制,他将(jiāng)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,带领公司拿下60余项专利(zhuānlì),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台商创业的理想篇章。 父子(fùzǐ)二人接续创新的故事,在嘉兴并非个例。眼下,当地台商“厂二代”“企二代”挑起(tiāoqǐ)发展大梁,站在父辈的肩上,为(wèi)产业转型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。 产城人深度互动过程中,不乏“双向奔赴(bēnfù)”的温情。 “有缘千里来(lái)相会(huì),第二个三十年,我们还是会继续前行,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(lìliàng)。”浙江一家台资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蔡正雄深情地说。 走进位于嘉兴市区的嘉兴善益共好(hǎo)公益服务中心,一楼店铺内(nèi)陈列着各式爱心企业捐赠的义卖商品;二楼的培训空间内,来自嘉职院的老师正在为就业困难(kùnnán)人群讲授职业技能培训课。 这是该(gāi)公司牵头建设的公益(gōngyì)项目之一。2023年9月,在该市相关部门指导下,该公司可持续发展(fāzhǎn)专项基金成立,在生态环境保护、困境儿童关爱和就业帮扶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公益项目。 在蔡正雄看来,嘉兴(jiāxīng)及嘉兴经开区不仅是(shì)公司“落地生根的出发点”,更是其“携手共进(gòngjìn)的好伙伴”,“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,担当社会责任,与嘉兴一道成长。” 创新氛围、优质环境,是城市发展的制胜(zhìshèng)关键。嘉兴(jiāxīng)对台商的吸引力,更在于持续注入的“嘉”速度。 入选浙江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,获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20强,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,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浙江省第(dì)3……一张张“金名片”背后,是(shì)该市(gāishì)作为浙江高质量外资集聚地(dì)的底气。 本次专场活动现场(xiànchǎng),共落实签约项目21个,总投资5.24亿美元。活动期间,该地还将(jiāng)举办(jǔbàn)长三角台资企业恳谈会、产业链政策(zhèngcè)专项对接分享会、“青创筑梦”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项子活动,推动嘉台两地各领域交流融合。 嘉兴市委(shìwěi)副书记、市长李军表示,嘉兴将秉持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,一如既往(yìrújìwǎng)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,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推动嘉兴成为广大(guǎngdà)台商投资兴业、台青成就(chéngjiù)梦想的最佳目的地和最佳实践地。(完)
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